电子商务网站怎样设计好评论模块?
评论模块关于电商来说是非常主要的。在电子商务的世界中,用户面对的是一张张产品图,看不见摸不着,已购置者的评论关于用户能否购置该商品,起着很大的作用。怎样设想好评论模块,使评价能直观实在的反响出商品的优劣,平面的将商品出现进去?又如何指导已购置者客观具体的对商品停止评价?还是从了解评论模块开端吧。

  我选取了12个国际有代表性的电商网站,大致将评论模块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以评论为主

  这是最复杂的一种评论模块,拍拍和麦包包采取的就是这样形式。

  麦包包固然在每项评论后,打出了星级,可是仍然没有一个剖析的评分。这样的方式,固然一般了每条评论,但很难让用户在总体上感知到一个产品的优劣。

  2、评论+剖析星级评分

  这种评论模块,给出了每种商品的剖析评分,能够在全体感知到商品的优劣。如淘宝、当当、红孩子、麦考林,都采取了这种方式。不过每个网站也都有些本人的特性。

  淘宝在评论的左上方有个挑选器,能够挑选一切评论方式或是有评论的方式,从而过滤掉默许好评,那些对用户没有协助的评论。在右上角还有一个检查店铺评价的出口,让用户对店铺全体评价有个认知。在剖析评分下方列出总共打分的人数,从而显现出这个剖析分的参考价值。

  当当网的评论普通都很具体,评论者的等级积分制度,也促使一些用户很情愿宣布具体的评论。

  将评论的标题与方式合并也是很好的一个做法,夸大标题而弱化方式。用户能够先大致阅读,找到本人想看的标题,再去深化阅读方式。这样总比满眼的重点要好。

  红孩子异样有积分鼓舞政策和总共打分的人数。

  麦考林作为重点做女装的网商,在每条评论后都列出评论者的身高、体重、挑选的色彩和尺码,这些消息给之后想购置的用户很大的参考价值。

  3、好中差评、长处缺陷合并

  有些网站把评论中的好中差评合并展现,用户能够只看差评,了解这个商品的缺陷,也能够只看好评,看看它终究好在哪。做的再精细一点,就把每条评论的格式标准的很细心,长处、缺陷、使专心得等分条列进去。这样做一方面指导用户在评论的时分,就有偏重点,而不是漫无手段的评论;另一方面,看评论的用户也能够了如指掌。

  京东和一号店把好中差评的百分率也展现进去,比星级评分愈加间接易懂。

  新蛋则是将“效劳”也作为一个主要的维度列进去,这样也能够促使商家愈加注重效劳这块。

  4、评价细分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凡客。将评分细分为外观评分和舒服度,每一项都有一个总体评分还把评分的散布也列了进去。在尺码方面,也有特地的夸大,关于服装来说,不能试穿如何选到适宜的尺码,这一点的夸大也是很有价值的。

  异样作为以运营女装为主的梦芭莎也将尺码作为一个主要的标准列进去。用户评分细分为舒服度、外观、性价比三个维度。

  新蛋也是从外观、质量、性价比、易用性四个方面来对商品停止打分。

  在这里,就要思索细分出的评论维度能否必要且公道。关于衣服来说,外观和舒服度确实是两个不同且必要的维度,可是易用性是什么呢?大少数打分和看评论的用户是不是了解它的意义?很多商品是不是有必要有这个选项?假如不是,这样选项的列出不是便当了用户,而是添加了担负。

  5、关于评论的评论

  越来越多的网站有了评论互动这个功用,用户能够回复一条评论,也能够点击“有用”或“没有用”来同意或支持一条评论。

  这是判定一条评论能否有价值的很好的办法,用户能够依据投票的后果来判定这条评论能否具有普遍性。

  其中做的最多的要属杰出,还挑选出了最有用的好评和最有用的差评,来协助用户很快很平面的熟悉这件商品。

  可是杰出的这个评论页面一眼看下去真的有些像论坛,少量的消息一下子扑到你长远,而且没什么主次之分。每条评论还都列出了“评论的商品是什么”这样通用的消息,显得很罗嗦。还能够检查该评论者的其他评论,很轻易将用户指导其他中央去,而遗忘了本人原本的流程,丢失在众多评论消息中。实在只需把用户想做的事情中,最有用的消息出现给他就好了,过多的方式只会成为担负。

  几个题目

  1、评论鼓舞机制

  大少数网站都是经过评论处分积分,积分在下次购物的时分能够折成现金鼓舞评论。还有一些网站会对前5个评论者添加积分处分,来尽能够消弭没有评论或很少评论的商品。

  像这样经过返利的方式加强用户评论的志愿,是一种手腕,但如何指导用户更自主更志愿的来评论呢?这是很多社会化评论都面临的题目。

  2、星级和百分比哪个认知度更高?

  这是表示产品评分的两种方式,星级更直观,百分比更准确,很难说孰优孰劣。关于总体的评分来说,实在两者差别不大,都能给用户一个疾速的全体认知。

  可是关于细分的评分来说,团体以为,这两种方式会有不同的认知。以舒服度为例,星级评分会让人觉得是关于单间商品的舒服水平,而百分比则是在人群中以为它舒服的比例。一个会让人以为是对商品自身的描绘,一个是以整团体群为中心,是人们对这件产品的认知。假如你看到,一个描绘是这件衣服的舒服度是4星半,一个描绘是这件衣服90%的人以为舒服,你会觉得那个更有压服力呢?团体觉得百分比的描绘方式会觉得更实在。

  3、能否让未购物者也有评论的权益

  大少数网站是只答应购置过该商品的人宣布评论了,情愿不言而喻,你要买过用过这件商品才干晓得它的好坏啊。有人也会说,像亚马逊那样自己都能够评论多好啊,可是关闭了评论当前,会不会有很多水军过去给好评呢,还是不契合我们的国情吧。

  在剖析这些评论模块的时分我就会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这么多的网站,没有关闭评论,却都在检查评论的中央,有那么大那么分明的“我要评论”,而点击之后又会有弹出框说“您没有购置此商品,不能宣布评论”,似乎本人被耍了一样,诱导你去点击那个东西,点了之后又通知你不能点。。。产品页面上的评论模块,多是未购置但想购置的人来看的,在这里做个指导评论的大buttom还是不太适宜。

  不过关于很多货到付款的B2C网站,没有付款和确认收货的流程,很多人收到东西后页不会再去网上看订单。我要评价放在这里,该当也是为了添加评论的出口。

  4、过度设想

  评论模块从最后的只是写写评论打打分,到评论打分细分红几个维度,要为外观、质量、性价比都打一下分,再到能够同意、支持或回复评论,再到把最有用的好评差评挑选进去,能够检查评论者关于其他商品的评论,这个模块的功用不断在加啊加,从产品页面中一个小小的模块,越变越大。如今的评论模块很丰厚很平面,多角度多维度,可是用户会不会丢失在这越来越多的消息中呢?

  设想的过度,功用的加减,不断是设想师比拟纠结的题目,没有一个后果也没有一个定论。是不是捉住用户的中心需求,只处理最关键的几个题目就够了呢?还是聆听广阔用户声响,精细的思索到用户的多种需求?我也不晓得。不过我会不断考虑下去、勤奋下去的。